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科 教|圖 片|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視 頻|商 城|供 稿| 產(chǎn)經(jīng)資訊 |出 版|廣告服務|演出信息|心路網(wǎng)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nèi)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美高層政要頻密互訪 兩國關系成"共同經(jīng)營者"

2005年11月23日 10:30

  中新網(wǎng)11月23日電 11月19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參加完釜山APEC會議之后,如期訪華,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 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發(fā)表文章稱,今天中美關系中合作與戰(zhàn)略對話的深度與廣度,都已是克林頓時期不能相比的。美國政府選擇了具有創(chuàng)意的“共同經(jīng)營者”的概念,也更具有肯定中美關系的正面意義。

  中美高層政要頻密互訪

  文章說,最近幾個月,中美高層政要頻密互訪,在中美近期關系中掀起一股所謂“中國熱”。先是仲夏7月上旬美國國務卿賴斯訪華,緊接著,8月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在北京舉行了首次中美戰(zhàn)略對話。在這接連兩次的重要訪問中,中美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與地區(qū)問題,坦誠而充分地交換了意見。按佐利克的評價是,“開誠布公、大有益處”。

  因颶風災害臨時取消訪美的胡錦濤利用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的機會,于9月13日,在紐約會晤了美國總統(tǒng)布什。9月20日,中國外長李肇星在紐約再次會晤美國國務卿賴斯。翌日,即9月21日,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在紐約的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發(fā)表了題為《中國向何處去》的重要演講。講演透射出了美國政府關于中美關系的重要信息。10月12日,美國財長斯諾率團訪華,出席16、17日在北京舉行的20國集團會議以及此后為期兩天的中美雙邊會談。訪問團成員幾乎囊括了美國政府的整個“財經(jīng)班底”,包括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

  10月18日—20日,有所謂“鷹派”之稱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北京。事后,拉氏專門寫信給北京市民,表達對于此次成功訪問的答謝。10月25日,外交部長李肇星在京會見了美國能源部副部長布魯克斯,雙方就中美關系、能源合作、反恐和防擴散等問題交換了看法,均強調(diào)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應不斷深化互利合作。11月14日至1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施瓦辛格,率50人代表團訪問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城市,此行的主要目標就是促進加州商界對華出口。11月14日,美國前總統(tǒng)喬治·布什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主題為“中美關系:外交、貿(mào)易、科研”的第二屆中美關系研討會。老布什總統(tǒng)為兒子訪華親自熱身,一時間傳為美談。

  “利害關系人”

  文章稱,在這一系列頻密互動之后,布什總統(tǒng)此次訪華,可以看作是對近期中美政治對話的一個小結。此次布什訪華,雙方展開討論的議題非常廣泛。布什與中國領導人就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了充分、坦誠地討論,包括貿(mào)易問題、貨幣問題、保護知識產(chǎn)權問題、能源問題、禽流感問題、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反恐與反毒品走私問題,雙方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合作問題,等等,當然也包括臺灣問題。

  對此,布什總統(tǒng)行前已對華文媒體明晰表示,美國“當然會重申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和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政策,也就是說,我們不僅不支持臺灣獨立,也會遵守臺灣關系法,我想讓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聽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彼說,對于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抱有樂觀態(tài)度,這是因為,美國政府已經(jīng)注意到最近以來在海峽兩岸政治家的推動下出現(xiàn)的,以臺灣三黨領導人訪問大陸為象征的“兩岸之間的對話”。

  文章指出,誠如布什總統(tǒng)所說,中美關系非常重要,這是一對很復雜的關系,雙方已經(jīng)共同做了許多有益的事,但在很多領域,利益、觀點、立場卻未必完全一致,但雙方仍然可以友好的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并加以解決。中國的快速發(fā)展與進步,使得美國政府越來越認識到,面對一個有影響力的、強大的中國,美國和中國建立良好的關系至關重要。“盡管兩國關系很復雜,但我們有良好的工作關系。這不僅符合我們各自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文章強調(diào)稱,中美高層會晤的關鍵是講大局,談大局,著眼于大局,把握住大局。正如胡錦濤主席所說:“中方高度重視中美關系,愿同美方一道,堅持從戰(zhàn)略高度把握中美關系大局,加強對話、互信、合作,尊重和照顧彼此關切,努力推動兩國關系取得更大發(fā)展!

  文章指出,一個表述更為清晰的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正逐漸浮出水面。羅伯特·佐利克在《中國向何處去》演講中,清楚地表達了美國需要改變對華戰(zhàn)略思維的意思。他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在成長,中國將影響未來的世界。現(xiàn)在已到了突破已實施了30年之久的美國對華政策的時候了。他說:“我們現(xiàn)在需要鼓勵中國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我們希望加強對華工作,不僅僅是對上世紀形成的國際規(guī)則進行調(diào)整,而是使我們與其他方面聯(lián)合在一起,共同解決新世紀面臨的挑戰(zhàn)。”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說明美國正在接納中國崛起的事實。

  文章特別提到,在佐利克的講話中,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關鍵詞,即“Stakeholder”(目前多被譯為“利害關系人”),在美國,“Stakeholder”這個詞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常用詞。它的詞義之一是,雙方共同投資經(jīng)營一個企業(yè),共同管理,對企業(yè)經(jīng)營的好壞共同承擔責任,共同承擔風險,也共同獲取利益,譯為“共同經(jīng)營者”似乎更符合原意。

  文章說,佐利克講話時先后7次使用這個詞,在公布的文稿中,該詞還特意以英文斜體字的方式加以強調(diào)。實際上,“Stakeholder”一詞與克林頓時期所使用的“Partner”(伙伴)意思相近。幾年前,布什政府上臺之初一度拋棄了克林頓政府時期“戰(zhàn)略伙伴”的提法,改用“戰(zhàn)略競爭者”定位中美關系。但在隨后的中美關系實踐中,特別是“9·11”事件后,美國政府不得不大幅度調(diào)整對華政策。

  文章最后強調(diào),今天中美關系中合作與戰(zhàn)略對話的深度與廣度,都已是克林頓時期不能相比的。但美國共和黨政府又不愿重復克林頓政府的提法,于是轉而選擇了具有創(chuàng)意的“共同經(jīng)營者”的概念。據(jù)美國權威人士解釋,“伙伴”有主有從,有大有小,并非完全平等關系;而“共同經(jīng)營者”更具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因此這個概念也更具有肯定中美關系的正面意義。(馬小軍)

 
編輯:邱觀史】
  相關專題:美國總統(tǒng)布什訪華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