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綜述:恢復高考近三十載 中國高考改革殊為不易

2006年06月05日 07:32

    6月3日,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一名高考考生,正在努力復習,迎接將至的全國高考。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將于6月7日開始,今年恰逢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第三十次高考,全國考生有950萬人報考全國普通高校比去年增加10%,創(chuàng)下了新的歷史記錄。今年全國高校本科招生計劃為260萬。 中新社發(fā) 郎從柳 攝


 

 考生在高考中 中新社發(fā) 陳仕川 攝


  中新社北京六月四日電 題:中國高考改革大不易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再過三天,中國就將有九百五十萬人名學子走進考場,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全國高校本科招生計劃達二百六十萬,錄取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八。

  而二十九年前的一九七七年, 中國剛剛恢復已經中斷了十年的高考,這一年,全國共有五百七十萬人報考,而錄取人數僅為二十一萬,錄取比例僅為百分之四。

  恢復高考,使千百萬被“文革”剝奪了受教育機會的青年看到了希望,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命運,“第五代導演”、“第四代畫家”都拜恢復高考所賜,得以登上歷史舞臺。那時,不會有人想到,高考這一“利國利民的好制度”,會在二十多年后被某些人稱為“制約人才培養(yǎng)的最大障礙”。

  最近幾年,對于高考制度的抱怨聲此起彼伏,眾說紛紜。其中最激烈的言論來自旅美華裔學者黃全愈,他在媒體上撰文聲稱,應該“取消高考招生制度”。

  這位《高考在美國》一書的作者認為,目前的中國高考,基本沿襲了傳統(tǒng)考試的體制。在以考分作為衡量和選拔人才的惟一標準的指揮棒驅使下,中國教育離現代教育差距甚大。在他眼中,高考這一“認分不認人”的招生制度,使我們錯失許多綜合素質一流的可造之材。

  此言一出,附和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廈門大學高教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是反對廢除統(tǒng)一高考的學者之一。他指出,高考制度不但承擔著一定的選拔、教育功能,還肩負著維護社會公平與穩(wěn)定的功能,而這些都是高考利弊多元的復雜性的表現。

  二戰(zhàn)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卻是最不壞的制度!敝袊缈圃貉芯繂T徐友漁套用這句話說,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有種種弊端的制度,但又是已經有過的嘗試或可能實施的選擇中“最不壞的制度”!敖涷炁c智慧并未向我們提供無限的制度創(chuàng)新空間!

  在支持高考的聲音中,絕大多數都考慮到這樣一個因素:高考至少在形式上是一個體現公平的剛性制度,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盡管“唯分取人”的機制未必合理,但出身貧寒的學子要的是一個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鯉魚躍龍門”的公正渠道,所謂“素質教育”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談。

  正是因為高考所具有的社會流動功能,圍繞這項招生制度的改革舉步維艱。今年,復旦、上海交大進行自主招生,大多數人樂觀其成,但也不乏質疑之聲。有人擔心,沒有了類似高考的程序公平的招生制度,怎樣保證錄取過程沒有人為因素摻雜其中?怎樣確保招生的公平、 公正、公開?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雷頤撰文指出,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大學自主招生制度,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也是大學自主招生。但是,實行這種制度的前提是大學應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政府不得隨意干預。而這一前提條件,是目前的中國大學所不具備的。

  不論怎么改,高考改革都不會像人們想象中那樣簡單,每一項新措施的出臺,大都是利弊同生,如何真正解決問題才是順利推進高考制度改革的關鍵,而這些都沒有現實的答案可以引證。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