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中國新聞社 Media999 ad




新聞大觀>港澳臺新聞>新聞報道

大陸學者認為單向局部的小三通無助于改善兩岸關系

2001年1月4日 07:12

  中新網(wǎng)北京1月3日消息:來自金門、馬祖的訪問團、進香團二日分別直航廈門、福州,完成了兩岸分隔五十多年來的首次客輪直接通航。對此,大陸多位對臺學者專家認為,這種只限于單向和局部范圍的“小三通”,在金、馬與福建沿海地區(qū)其實已行之多年,如今臺灣當局將之“除罪化”,只能滿足金、馬少數(shù)民眾的需求,對于臺灣內(nèi)部廣大民眾和工商界“三通”的需求,根本無法滿足;對兩岸關系的改善和兩岸頻繁的經(jīng)貿(mào)交流實質(zhì)意義不大,亦無法消除大陸對臺灣走向臺獨的疑慮。臺灣當局應順應臺灣民意,盡快與大陸協(xié)商大三通。

  北京人民大學臺港澳中心教授黃嘉樹表示,對大陸而言,根本不存在“小三通”的問題,事實上,金、馬與福建已進行了多年的小額貿(mào)易,雙方早就已經(jīng)通了。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潘維亦指出,站在推動兩岸“三通”的立場來說,大陸不會拒絕“小三通”;不過,“小三通”對兩岸關系的改善和頻繁的經(jīng)貿(mào)交流實質(zhì)意義不大,因為福建與金、馬一直在通!靶∪ā睂ε_灣來說有宣傳上的意義,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對兩岸關系的發(fā)展沒有突破性,也無法消除大陸對臺灣走向臺獨的疑慮。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研所所長許世銓表示,大陸提出“大三通”已經(jīng)二十多年,臺灣一直拖延,這實際上也損害了臺灣人的利益。如果大三通得以實施,臺灣對大陸的投資可大大降低成本,高雄港口的優(yōu)良地理位置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但是臺灣當局一直把大三通作為制造“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的籌碼,至今搞出個根本不能稱其為“三通”的“小三通”,實則自欺欺人,不過是“除罪化”而已。

  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余克禮認為,臺灣方面大炒“小三通”,主要是內(nèi)部壓力很大,希望藉此來緩解壓力,同時營造推動和改善兩岸關系的氣氛;但事實上“小三通”達不到這樣的氣氛,也無法將壓力減少。他指出,“小三通”只能滿足金、馬少數(shù)民眾的需求,對于臺灣內(nèi)部廣大民眾和工商界“三通”的需求,根本無法滿足。

  廈門大學臺研所所長范希周說,七十年代以來臺灣方面始終抗拒三通,堅持“民間、單向、間接”的做法。所謂“小三通”是陳水扁上臺后為了應付島內(nèi)民眾實現(xiàn)三通的強烈要求而提出的,它回避政治談判,拒絕協(xié)商,缺乏保護機制,是非常狹隘和局限的,并且給臺灣民眾帶來了不必要的風險。他同時指出,大陸看待小三通,是按實施大三通的政治框架下,解決這個問題,要全面通而不是局部通。如果臺灣方面不以小三通回避“一個中國”,不以政治理由渲染小三通,兩岸確可以藉小三通的施行,改變原有政策觀念,創(chuàng)造更好的政治氣氛。臺灣試圖通過“小三通”回避問題,不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解決問題,實際上不會有太大意義。但大陸從加強兩岸關系的角度出發(fā),對金、馬兩地的來人還是按照三通的有關原則熱情接待,對來人提出的要求也盡可能地幫助和滿足。

  原廈門大學臺研所所長陳孔立教授表示,單純的“小三通”對金、馬本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沒有什幺太大幫助,金門和馬祖的民眾對所謂“小三通”也不甚熱情,因為只有全面三通才能真正帶來巨大的利益和便利,這才是臺灣各界所期待的。臺灣方面應該了解,臺灣民眾要求的是大三通,小三通并不能解決大三通的問題。陳孔立強調(diào),大三通前提是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而臺灣學術界、企業(yè)界,包括“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人,都提出臺灣當局應回到九二年共識,所以臺灣應盡快與大陸協(xié)商大三通,這是臺灣的民意。(中通社禾山)




新聞大觀>港澳臺新聞>新聞報道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主編信箱

新聞標題檢索:

Media999 ad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