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下载APP免费,四虎国产精品永久青青视界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選購指基“省錢經”:投資者要警惕四大不利因素
2009年09月27日 15:25 來源:北京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今年以來,經過一輪“擴容潮”,目前市場上開放式指數基金總數已達35只,其中僅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基金產品達到了14只,跟蹤中證100指數的基金產品也達到了5只。在這些從名稱到投資策略都幾乎一樣的基金產品上,基金公司之間的促銷大戰(zhàn)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狀態(tài)。對此,基金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對于采取完全復制跟蹤標的指數的指數基金而言,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的趨同,讓基金產品費率的高低,成為決定跟蹤同一標的指數基金長期回報率的關鍵因素,管理費、托管費和申贖費用更低的基金產品長期內更有可能為投資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回報。

  指數基金

  每年節(jié)省1%管理成本

  在2003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寫道:“那些收費非常低廉的指數基金在產品設計上是非常適合投資者的!卑头铺卣J為,對于大多數想要投資股票的人來說,收費很低的指數基金是最理想的選擇。

  一般主動式管理基金的管理費為1.5%,托管費為0.25%;而國內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率介于0.5%至1.3%之間,托管費率則在0.1%至0.25%之間,其中ETF和指數LOF的費率水平更低,例如上證50ETF管理費0.5%,托管費0.1%,二級市場交易費免印花稅,傭金一般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相對于主動管理的基金,指數基金每年可以節(jié)省1%左右的管理成本,即代表額外賺取1%的投資收益,在20年到30年長期投資復利的威力下,投資結果會有極大的不同。

  同標的指數基金

  費率差別大

  9月迎來指數基金“十指連發(fā)”的壯觀場面,投資者在選購指基時,除了要考察這只基金跟蹤的指數成分,也要特別關注指數基金的投資費用。指數基金投資費用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交易成本,包括認/申購、贖回費用;二是運行費用,包括管理費和托管費等。即使是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指數基金在這些費率安排上也有明顯不同。以目前市場上現有的5只中證100指數基金為例,這些費用的費率水平就存在著以下差別:

  就管理費率而言,華寶興業(yè)中證100指數的管理費率最低,為0.5%,其余4只中證100指數基金的年管理費率均在0.7%以上。就托管費率而言,海富通中證100指數基金最低,為0.12%,其余4只中證100指數基金均為0.15%。從管理費加托管費的角度來看,中銀中證100指數基金最高,合計為1.15%,華寶興業(yè)中證100指數基金最低,合計僅為0.65%,在認申購費用上,5只中證100指數基金中華寶興業(yè)中證100指數基金開通了前后端兩種收費方式,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下的持有人若選擇了后端收費方式并且持有該基金6年以上認購費即為零。

  低費率指基

  長期回報優(yōu)勢可觀

  為了說明選擇低費率的指數基金產品帶來的好處,在此模擬了A、B兩個投資者以20萬元認購不同兩只中證100指數基金并長期持有超過6年的案例。

  投資者A以20萬元認購了綜合費率水平為0.65%華寶興業(yè)中證100指數基金,投資者B則以20萬元認購了一只年管理費率為0.75%、年托管費為0.15%且無后端收費認購模式的X中證100指數基金。

  和投資者B相比,投資者A每年可在管理費和托管費上節(jié)省的費用為本金的0.25%,相當于每年節(jié)省500元。如果再考慮到選擇后端收費長期持有該基金可以節(jié)省1.2%的認購費,這可以為投資者節(jié)省2372元的認購費。我們假設投資中證100指數的年平均復合收益率為10%,那么6年后投資者A的本金收益合計為340764元,而投資者B的本金收益合計為332336元,投資者A多得8428元,相當于多獲得了4.21%的回報。

  如果將持有基金的時間延長至10年,則投資者A的本金收益合計為486114元,而投資者B的本金收益合計為469374元,投資者A多得16740元,相當于多獲得了8.37%的回報。若將持有基金的時間進一步延長至20年,則投資者A將比投資者B多得68844元,相當于多獲得34.42%的回報。邵澤慧 J049

  不同持有期限兩名投資者的回報情況

  投資者的最終資產(單位:元)

  持有期 投資者A 投資者B A高于B的差額

  6年 340764 332336 8428

  10年 486114 469374 16740

  20年 1181534 1112690 68844

  說明:假設中證100指數的年平均復合收益率以10%計算

  小貼士

  巴菲特為投資者支招

  如何投指基

  巴菲特表示,首先,指數基金適于長期投資,而且需要選擇合適時機。巴菲特認為在大牛市的頂部買指數基金風險是非常大的。但如果目前市場處于底部或者中部,投資風險得到釋放,那么在市場恢復過程中,指數基金的表現是足夠好的。

  此外巴菲特認為定投指數基金是更好的投資方法。2007年巴菲特接受采訪時表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并在一段時間里持續(xù)定期買入。如果堅持長期持續(xù)定期買入指數基金,可能不會買在最低點,但同樣也不會買在最高點。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收益率并不會輸給主動型基金。對此,海富通中證100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牟永寧也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長期投資指數基金,在指數震蕩上升的前提下,許多指數基金的收益要高于主動型基金。原因很簡單,指數基金不做擇時,在建倉完畢后一般執(zhí)行的是“買入并持有”的投資策略,換手率遠低于主動管理型基金。粗略統(tǒng)計,主動管理型基金每年的交易費率、傭金等運營成本每年比指數基金高2%。 本報記者 邵澤慧 J049

  對話基金經理

  基金“一對多”穩(wěn)賺不賠是誤解

  投資者要警惕四大不利因素

  基金專戶“一對多”開閘后,各大基金公司發(fā)行的專戶產品幾乎都出現了搶購熱潮。對于這類追求絕對收益的理財產品,不少“百萬富翁”對其寄予了厚望,但是“一對多”也并非穩(wěn)賺不賠。記者日前專訪了上投摩根專戶投資部經理丁成,他表示 “一對多”在投資上仍會面臨著一定風險,因此投資者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收益目標和風險承受力,學會在高風險和高收益之間找到平衡點。

  記者:別家公司都已紛紛上馬“一對多”產品,貴公司尚未有產品上報,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丁成:上投摩根一貫秉承“先求好,再求大”的經營理念,為了將專戶理財的準備工作做到最充分,最有把握,未急于參與首批申請專戶資格的機會。目前公司專戶理財的產品設計、團隊組建、客戶資源都已準備就緒。我們專戶理財的投資經理團隊平均從業(yè)時間超過8年,歷經過完整的牛熊股市周期的考驗,投資經驗非常豐富并取得過較好的投資收益,預計我們的產品將會在第二批專戶理財產品中推出。

  記者:有投資者認為一對多倉位靈活,可以穩(wěn)賺不賠,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丁成:“一對多”產品熱銷說明市場對高端、個性的理財需求十分旺盛,同時也表明個人高端客戶比較認同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能力,但是說它“穩(wěn)賺不賠”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因為既然是做投資,風險就會“如影相隨”,只能說“一對多”產品可借助靈活的倉位控制盡可能做到市場下跌時保住本金,市場上漲時增大超越指數的機會。我認為“一對多”仍會面臨以下四方面的風險或不利的因素。

  首先,“一對多”產品仍有本金虧損的風險。畢竟市場變幻莫測,而投資經理的能力也有限,遇到系統(tǒng)性風險集中爆發(fā)時,本金虧損的風險依然存在,只不過“一對多”產品配置靈活的特性使得本金虧損的風險相對于公募基金有所降低。其次,踏空市場的風險。和公募基金不同,“一對多”產品若追求絕對收益,倉位可以降至零,當投資經理對未來市場走勢無把握時,從規(guī)避風險的角度出發(fā),可能會選擇減倉或者空倉的策略,這就存在看錯方向踏空市場的風險。再次,是流動性的風險。根據證監(jiān)會的法規(guī)規(guī)定,“一對多”每年最多只有一次退出機會,因此當投資者遇到資金周轉問題時,不能像公募基金那樣隨時贖回,雖然這樣做保證了“一對多”產品規(guī)模的穩(wěn)定性,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面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盡管投資者可以違約退出,但違約退出會付出較大的代價。最后,和公募基金不同,目前市場上“一對多”產品的期限一般都是在1年或2年,如果這個產品到期了,不管市場是否還在上漲,產品都要清盤,投資者的最終收益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記者:您認為什么樣類型的投資者適合參與專戶理財呢?

  丁成:專戶理財除了需要投資者較高的資金門檻外,我覺得專戶投資的客戶還要對自己的理財需求有明確的認識,專戶既然是個性化理財,肯定和公募不一樣。投資者在參與專戶理財時,應明確自己的收益目標,也要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此基礎上,再來選擇合適于自身理財需求的專戶產品。對投資者尤其重要的是,更不能存有專戶理財的投資績效一定高于公募基金的想法。對基金公司而言,所有的基金及投資賬戶都會受到公平對待,這是很重要的精神和原則。(邵澤慧)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