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直播免费观看,欧洲女人牲交视频免费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紫線”保護所有在編不可移動文物
2009年04月21日 14:18 來源:羊城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廣州文物古跡的百科全書———14卷《廣州市文物普查匯編》今天首發(fā)

  “紫線”保護所有在編不可移動文物

  重達70斤的《廣州市文物普查匯編》(14卷)今天上午在廣州博物館舉行首發(fā)式,所有進入《匯編》的不可移動文物將受紫線保護。

  據(jù)叢書主編陳建華介紹,廣州市規(guī)劃局將把《匯編》中所有不可移動文物列入紫線保護范圍。這意味著,在今后的城鄉(xiāng)建設中,誰要再想打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遺產的主意,將不再那么容易了。“這相當于孫悟空給唐僧在地上劃了一個圈,白骨精就進不來了”。

  從2003年6月起,廣州市2000多名文化遺產工作者———包括官員、專家、基層工作者等參加了這一文化遺存拯救行動。今年81歲高齡的考古專家麥英豪不僅堅持參加田野考察,在叢書編纂過程中,還將總共14冊、6078頁、784萬字的文稿全部披閱一遍,以致眼疾惡化,左眼失明。

  在列入《匯編》的文物中,收錄了4250條文物線索,涵蓋了廣州市自1956年以來總共四次文物普查的全部成果。尤其是從2003年啟動的廣州第四次文物普查,以大規(guī)模的地毯式調查方式,力求全面摸清全市文化遺產的家底,及時將一大批有可能消失的文化遺產列入保護名錄!秴R編》內容不但涵蓋了文物古跡、古村鎮(zhèn)、歷史街區(qū)等物質文化遺產,還包括了名老字號、民間工藝、民俗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翔實全面,堪稱廣州市文物古跡的百科全書。

  記者發(fā)現(xiàn),列入《匯編》的古祠堂多達1259項。麥英豪說,“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重視祠堂?第一,人是要有自己的根的;第二,它是古建筑!贝饲拔奈锉Wo存在重城市、輕鄉(xiāng)村的情況,廣州列為重點保護的對象主要是同南越國、鴉片戰(zhàn)爭、黃花崗起義等相關遺跡,列為文化遺產的古祠堂僅21項!懊耖g古建筑受到保護是第四次文物普查的重要特征!痹凇痘ǘ紖^(qū)卷》中,收錄了大量古村落建筑群圖片,“花都古村落最珍貴處,是有大量精致的壁畫、木雕、灰雕、石雕,藝術價值都很高!丙溣⒑勒f。

  《匯編》還收錄了一大批古墓葬。“南沙歷史上的著名文物主要是虎門炮臺,本以為沒有多少東西!丙溣⒑勒f,令他們感到特別驚喜的是,那里發(fā)現(xiàn)一批古碑文,其中一個碑刻記錄了元代漁村有“享壽一百有八歲”的老人!叭绻挥幸粋人活到了108歲,那就是孤證,還不能說南沙人是長壽的,但還有一些記錄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的碑文,說明歷史上南沙空氣好,那里的人是廣州最長命的!

  市井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特征之一,文化遺產中也多有體現(xiàn)。麥英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荔灣區(qū)卷》收了一塊道光21年刻立的石碑,碑文說這里曾經住著劉李兩家人,劉家小花圃的圍墻,緊貼李家祖祠,使李家門口小巷狹窄。于是劉家拆了圍墻,打開小花圃,李家宗祠視野從此開闊,兩家因此也非常和諧友好!

  《匯編》及時將廣州“最后的文化遺產”記錄下來,令它們得到保護,使這座城市的歷史頓時生動起來!八鼈冞M了紫線,就全部不能動了,我們對得起子孫后代!丙溣⒑勒f。

  樊克寧、張演欽、蔡錦明、曹曉亮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