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一本无码不卡在线播放,无码专区丰满人妻斩六十路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泉州打城戲藝人的尷尬處境
2009年10月19日 16:1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福建的泉州打城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戲曲界和舞蹈界專家都對其存在價值給予很高評價。然而,打城戲藝人的生存現(xiàn)狀卻十分尷尬:民間知者寥寥,藝術傳承面臨危機,演出市場難以拓展,僅存的一個劇團不得不靠兼演高甲戲維持生計……

  據泉州市打城戲實驗劇團整理的資料《中國南戲泉州打城戲》記載,早在清乾隆年間,打城戲在泉州一帶有過一個盛行時期,當時主要是在法事過程中穿插一些小節(jié)目,1905年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打城戲班。1920年,在晉江縣小興元村做法事兼演戲的道士組織了一個“小興元班”。現(xiàn)今打城戲藝人里最有名的洪球江和吳天乙都出自“小興元班”,前者是打城戲項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后者是該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小興元班”班主吳萬盛的兒子。

  新中國成立后,打城戲像泉州其他傳統(tǒng)劇種一樣,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國有劇團。然而,“文革”時期,打城戲藝人四處飄零。改革開放后,泉州所有傳統(tǒng)劇種劇團都重新恢復,唯獨打城戲例外。

  這一等,就是20多年。

  1990年,從曾祖父開始四代習演打城戲的吳天乙,終于難舍與打城戲的世代情緣,在時任泉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陳立星的支持下,從泉州市木偶劇團副團長的職位上提前退休,“下!迸d辦打城戲劇團。

  經營打城戲劇團近20年,吳天乙對打城戲的生存困境感同身受。他一直致力于傳承和搶救打城戲,經過努力,打城戲“香飄海外”,不僅捧回了第13屆亞洲戲劇節(jié)最高獎小丑獎,還獲得了在印度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戲劇節(jié)最高獎“印度國際戲劇大獎”,2008年打城戲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此同時,吳天乙的劇團卻面臨著重重危機,到后期,劇團一年60%的演出收入都是靠高甲戲。2008年,劇團終因“資金鏈斷裂”宣告倒閉。

  陳宗欽所經營的打城戲實驗劇團是目前泉州唯一存活的打城戲劇團,這位以跑業(yè)務出名的打鑼手一直堅信“打城戲一定會有好的前景”。這樣的信念支撐他一直堅守,無論是承包劇團擱淺,還是開拓市場受阻,他都未放棄。

  無論是吳天乙的打城戲劇團還是陳宗欽的打城戲實驗劇團,都受到了同樣的困擾:人才流失、市場萎縮、劇目缺乏創(chuàng)新、劇團互相競爭、民間了解打城戲的人越來越少……這些都使打城戲藝人的生存受到威脅。

  吳天乙告訴筆者,其他劇種一個團往往只要五六個主要演員,可打城戲至少要15個像樣的演員,打城戲的演員武藝要求較高,二三流的打城戲演員到“土班”劇團可以變身為一流的高甲戲演員,而且待遇大大提高,所以,演員流失嚴重。從1988年至今,吳天乙培養(yǎng)了80多個演員,成才的近40個,到劇團倒閉時只留下18個。90屆的第一批13名女演員中,現(xiàn)在只有1人還在舞臺上演出,演的還不是打城戲。吳天乙的劇團里好演員的待遇一般是一年2萬元至3萬元,有一對夫妻“角兒”2007年領取薪酬5.8萬元,吳天乙本想用6.5萬元的高薪再與他們續(xù)約,結果惠安一個職業(yè)高甲劇團以8萬元年薪將他們挖走。

  陳宗欽告訴筆者,20個演員的演出班子, 一年要換5名至7名“土班”演員,演員一走,就要重新排戲,既增加了成本,又減少了演出時間。他算過,半年不演出就意味著虧本近70萬元。請不起足夠多底子好的打城戲演員,他就不惜高薪聘請老演員,通過以劇目帶學員的方式讓他們邊演邊帶。陳宗欽招收了部分“土班”演員,請洪球江老人以一年3次、一次近20天的集中教授,讓他們迅速入行,掌握基本劇目。學員一般要5年才能成為二線演員,學成后還容易被高薪挖走,他就讓學員與劇團簽訂7年的合同,保證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能為劇團服務。他說,他最近正在積極尋找想學打城戲的孩子,準備請洪球江系統(tǒng)地教授他們技藝,為劇團的未來培養(yǎng)一批骨干力量。

  其實,一直以來,熱愛打城戲的人為了這門藝術的傳承發(fā)展從沒停止過探索,這其中就包括學了8年打城戲的郭清額。1998年,他招收了40多名14歲至17歲的學員,并專門聘請了18位老師,從道白、毯子功、聲樂、南音一系列技藝上系統(tǒng)教習,并請時任泉州市戲劇研究所所長黃錫鈞專門講解打城戲的戲曲理論。但他很快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大米3天就要100斤,服裝道具全部要新購置,他實在撐不下去了。

  郭清額分析,打城戲主要演員一晚收入略多于100元,其他劇種則能到140元,即便這樣,下鄉(xiāng)演出的收入還付不起演員的基本工資!皢慰棵褶k太不容易了,我前后已經賠了40多萬元。”他感嘆。

  對于打城戲藝人遭遇困境的原因,泉州市戲劇研究所副所長張文輝分析認為,我國基礎教育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當下流行文化對本民族文化認知的距離;其次,劇團雖然采取了市場化運作,卻沒有建章立制,管理方式落后,也造成了打城戲劇團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生存能力。

  2008年,泉州市政協(xié)提出了安排專項保護經費、幫助打城戲劇團盡快復辦、指導打城戲劇團深化改革等5條建議。泉州市關于搶救打城戲的相關系列行動由此緊鑼密鼓地展開。

  根據《關于設立泉州市打城戲傳習所、搶救扶持打城戲劇種的工作實施方案》,泉州市將成立打城戲傳習所,掛靠在泉州市高甲劇團,負責打城戲的傳承人培養(yǎng),組織打城戲劇目生產;設立藝術研究室、技能指導室和行政辦公室,依托泉州市高甲劇團的藝術力量,外聘吳天乙、洪球江、吳鶯鶯等任藝術顧問等。

  陳宗欽說,對于打城戲保護的設想,市政府出臺的方案都涵蓋了,他希望打城戲能通過這個方案永遠地保存下來。

  作者:陳尹荔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