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AV无码一区二区,男女爱爱免费高清,炖肉计(是今)海棠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學者再提“二次房改” 住建部調研房改得失
2009年11月30日 09:06 來源:證券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11月29日,在第五屆證券市場年會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第五屆證券市場年會上對本報記者表示:“要想解決中國城市的住房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進行二次房改!

  二次房改是為完善一次房改

  李稻葵曾表示,二次房改不是對第一次房改的否定,而只是想以漸進改良的方式更好地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1998年房改的成功之處在于啟動了房地產市場,為我國今天成功抵御金融危機提供了發(fā)展基礎,同時,這次房改也增加了大量社會財富,提高了居民住房水平。

  二次房改的核心內容,就是確立住房是準公共產品,基本方向就是由政府主導提供房屋住房服務。

  概括起來,就是“三種住房制度,三類供地方式,三支隊伍參與”,即三三制。

  其中三種住房制度指的是,針對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針對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和針對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體制。

  而相應的三類供地方式也分別為,政府劃撥方式供地、“四定兩競”招標用地和商品房的“招拍掛”方式供地。

  其中,公共住房實行定地價、定建房標準、定稅費率、定5%利潤率,競房價、競建設方案的四定兩競方式,是二次房改實現(xiàn)的一個必要條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中間階層的夾心層問題。

  結構性缺陷應盡早完善

  目前中國城鎮(zhèn)居民的住房貨幣化補貼政策與市場房租房價嚴重脫節(jié)。對于城鎮(zhèn)大多數(shù)中低收入居民來說,住房貨幣化早就名不符實,住房保障只能依賴政府。而政府很難有足夠財力對多數(shù)居民提供住房保障,隨著時間推移和新職工增多,這一矛盾將更加突出。

  據記者了解,在新加坡,占住戶總數(shù)3%的富人由開發(fā)商提供住宅,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讓金,入住后收取高額物業(yè)稅,而對占住戶總數(shù)80%的中低收入者提供由政府控制戶型和房價的房屋。同時,對占住戶總數(shù)8.5%的困難戶供應由政府補貼的60-70平方米的房屋,對占住戶總數(shù)8.5%的特困戶租給42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每月僅收十幾新元房租。

  新加坡設計的這種住房體系,很好地解決了國民的住房問題。

  李稻葵表示 ,二次房改應該由政府主導提供房屋住房服務,平租房等由政府提供的房子應該占到50%,將目前未納入政策性住房的中等收入群體納入其中。

  上海易居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衛(wèi)衛(wèi)對記者表示:“這個階段國內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陷,絕大部分房屋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價格都是為有錢人準備的。房地產市場缺少為普通大眾準備的保障性住房,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有所作為!

  李稻葵還建議通過調節(jié)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來解決普通家庭住房難題。

  他認為,政府應加強直接參與住宅供給,通過主導一級住宅交易市場來解決房地產市場嚴重泡沫化的問題;同時,通過開征增值稅、交易稅等手段遏制二級交易市場的投機行為。

  住建部調研房改得失

  近日,一個以住建部副部長齊驥牽頭,住房公積金監(jiān)管司、住房與改革發(fā)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關司局一把手參與的調研小組,已開始調研十年房改的得與失。

  自此,從去年6月份以來一些專家學者不斷提出的“二次房改”,終于引起了高層的注意。此次房改路徑將會從住建部調研開始,而后可能會由國務院出面設立住房改革協(xié)調小組來統(tǒng)一部署。

  其實面對不斷增長的高房價,相關部門在此之前也曾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2007年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強化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職能,對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保障住房制度,但房價依然我行我素。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權威報告顯示,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394.9億元,完成率僅為23.6%。

  這一數(shù)字的背后凸顯出我國不同地區(qū)還在不同程度上對住房保障政策執(zhí)行不力。顯然,政策再好,不落實到位也就不可能解決實際問題。

  在房改跡象已然很明顯的情況下,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房地產開發(fā)商,他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市場化依然是大趨勢。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國慶60周年之際也曾表示:下一步將繼續(xù)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構建多層次、有區(qū)別的住房供應體系。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