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女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国产专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91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媒體評論:網絡問政應該成為一種民主形式
2009年07月15日 16:03 來源:農民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日前,云南省委宣傳部透露,該省將發(fā)起各級政府部門建立“網絡發(fā)言人制度”,以使網絡問政形成制度化。據筆者了解,欲從制度層面來形成網絡問政的還有廣東省、陜西省西安市等。我國大范圍、全社會開始網絡問政應該是2008年,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的“網絡監(jiān)督年”,或是“網絡問政年”。雖然時間并不是很長,但網絡問政的發(fā)展一如互聯網的發(fā)展一樣,是呈幾何級數式增長,從“華南虎”,到周久耕,到躲貓貓,到你到底為誰說話的副局長,網民參政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同時,從中央到省市縣,許多領導都在互聯網上以一個普通網民的身份與大家交流并問政于民,所以筆者以為:網絡問政開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從其全民參與的熱情以及所取得的效果來看,讓網絡問政制度化應該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網絡問政是一種新型的民主形式,是網民也可以說是廣大群眾參與政治的一個新型而有效的平臺。這可以先從網絡問政的參與主體來說起,網絡問政由誰來問?筆者以為是由兩個互為連帶的群體來問,一是政府,一是網民,而網民參政的民主政治意義可能會更大一些。我國是一個倡導民主的國家,但倡導和能不能完全實現還是存在一定距離的。當下,群眾訴求傳統(tǒng)的表達渠道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協會議,以及信訪、被邀參加聽證會等等形式,應該說這些渠道都為民意表達以及群眾參政議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這些渠道畢竟所涉人群有限,加之參政的被動性,使得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仍然需要不斷改進和充實進新的形式和內容。相比傳統(tǒng)的民意訴求表達渠道,網絡參政具有十分明顯的兩個優(yōu)點,一是所涉人群眾多,只要參與的公民守法守公德,那么參政的人群就應該是一個無限量;二是參與政治的主動性,不是被動地被找去了解情況,或是被動地說了以后就石沉大海,而是可以隨時就自己所關心的問題發(fā)表意見,提出咨詢并要求答復結果。

  網絡問政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需要,是推動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一個非常好的載體。由管理向服務轉型也是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目標,所謂“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而要能夠保證為民服務的準確性和到位性,精確了解民意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相信在政府機構做決策時,都會盡可能地去了解真實的情況,了解真實的民意,而通過網絡問政的形式問政于民、問計于民、納計于民則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一個極大的民意資源和民間智囊資源,正如古人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卑肽昵拔靼彩性懔耸状巍皢栍嬘诿瘛被顒,當時不少網民建議,盡快撤銷西灃路郭杜收費站,短短12天后,該收費站停止收費,16天后,郭杜收費站正式拆除。同時還有網友提出很多公交車扶手太高,建議降低或增設低一些的手環(huán)。第二天,西安市公交總公司迅速召集各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公交主要運營車型現場進行調研并制定相應措施,對公交公司現有扶手高于1.8米的車輛,通過加裝吊環(huán)降至1.8米以內,并在今后新購置車輛時,要求廠家降低扶手高度。短短半個月后,西安市公交總公司已在全市984輛公交車上安裝了吊環(huán)17970個。

  網絡問政是與時俱進適應網絡社會已經來臨的需要,是新形勢下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隨著網絡問政的發(fā)展,其所包含的社會功能也將會不斷增加,除了參政和議政外,它還包含社會監(jiān)督特別是監(jiān)督腐敗的作用,包含陽光政務的作用,甚至也包含了引領社會輿論導向的作用。云南省委宣傳部一位負責同志曾說過:面對網民和公眾的質疑,政府部門傳統(tǒng)的做法一般是“沉默是金”,但在網絡時代,沉默就是禍根,必將讓黨和政府的工作陷入被動。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有了網絡問政,以前那些什么都不能拿到臺面上說的做法會越來越行不通,以前那些老百姓你瞎嚷嚷我就是不搭理你的做法也越來越行不通。而行得通的必將是越來越多的政務公開、信息公開、處理方式和處理結果公開的做法。同時,在網絡問政代民意來監(jiān)督政府和抵制腐敗的同時,網絡問政也越來越擔負起引領社會輿論導向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社會性的事件中尤為如此,比如對范跑跑的譴責以及對身染甲流還到處閑逛行為的譴責等等。網絡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越來越成為政治的一部分,盡管網絡以及網絡問政依然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和完善,但網絡問政是大勢所趨應該是不容置疑的。

  作者:劉強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