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際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什么都不做不知做什么 美日青年開始“長不大”

2005年01月15日 15:23

  中新網1月15日電 目前,美國與日本出現了大學畢業(yè)生、或20多歲的成年人仍讓自己父母“養(yǎng)活”的現象,美國將他們稱為“歸巢小孩”/Boomerang Kids,日本則叫他們尼特族/NEET。

   據“中央社”報道,按照美國人口普查局與美國社會學協會定義,三十歲之前完成學業(yè)、離家居住、結婚、生小孩、經濟獨立者算做“長大成人”。該機構2004年9月的調查顯示,2000年美國達此“標準”的男女分別為31%和46%,遠低于1970年的65%與77%。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佛斯坦伯格表示,這不單是美國獨有的現象,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均有類似情形。

  佛斯坦伯格稱,日本近年就出現“什么都不想做、不知道做什么、也什么都不做”的“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尼特族”被日本厚生勞動省定義為無業(yè)、未完成學業(yè)、未婚、不做家事也不參加進修的十五到三十四歲的族群。根據統(tǒng)計,日本在2003年約有52萬“尼特族”,這一數目是一九九七年的6倍之多。

  專家表示,這種“長不大”現象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經濟社會條件變遷所致,也有心理文化層面的因素。

  以美國為例,1970年代,大學畢業(yè)便足以開創(chuàng)事業(yè)、養(yǎng)家活口,現在卻似乎是研究生不畢業(yè),就不能成家立業(yè),如此一來學費負擔加重,想要早日獨立生活也難。

  此外,現代企業(yè)“減員”趨勢漸強,過去只要學歷合格即可爭取的職位縮減,求職難度增高,也免不了降低年輕人踏出社會的誘因。

  就社會層面來看,避孕藥的發(fā)明讓傳統(tǒng)道德觀念大變,年輕男女奉子女成婚的壓力減輕;加上目睹父母離婚的家庭悲劇不斷上演,前車之鑒歷歷在目,自然缺乏成家動力。

  日本尼特族的產生除了具有與美國“歸巢小孩”類似的經濟社會因素外,尚有兩個較特殊的原因:

  據調查,四成以上的尼特族是因為對于處理人際關系沒有信心,因此寧愿呆在家里。第二個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也不了解何種職業(yè)適合自己。簡言之,心理障礙是尼特族踏出社會最大的難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尼特族并不憂心自己不工作,這一點與失業(yè)者大異其趣。

  自1992年開始研究“歸巢小孩”現象的心理學家阿奈特/Jeffrey Jansen Arnett),在其新作——《新興成人:從青春期晚期到二十多歲的蜿蜒道路》中認為,“歸巢小孩沒有受到什么要求,所以沒有那么成熟。這與整個社會與文化環(huán)境有關。

  阿奈特指出,他的調查顯示,只有10%到20%的人能在25歲左右確定人生方向。

  追蹤研究年輕人趨勢的調查公司“二十而立”/Twentysomething Inc.董事長莫里森說:“這一代小孩成長于快速發(fā)展的文化里頭,迫使他們花更長時間做好出社會的準備。現在他們有了獨立性,他們絕對在做好萬全準備后,才決定下一步怎么做。”

 
編輯:德永健】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