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部崛起戰(zhàn)略從理論走向實踐 6省演繹城市群大戲(3)

2006年09月08日 07:41

  突破與難點

  四大城市群現在已進入全面發(fā)力和起跳的新階段。選擇的突破口各有側重,要破解的難題也各有不同

  6月27日,長株潭3市黨政領導聯席會議閉幕。會上透露出一條重要信息:湖南省政府仿效上海浦東,正式向國家申報建立長株潭城市群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擬借助國家層面力量,先改先試,以突破3市在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的體制障礙。

  長株潭此舉在情理之中,也是一個風向標。長株潭一體化推動了24年,作為中國最早的自覺的城市群一體化行為,長株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更為徹底。咫尺之遙的長沙、株洲、湘潭3市,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有“三城牽手”的夢想,但時至今日,3市客運交通系統(tǒng)依舊“各自為政”,正是行政管理體制壁壘的一個縮影。

  這幾乎是每個城市群必然遭遇的一堵“銅墻鐵壁”。長株潭能不能作為一個二級城市群的典型,進入“國“字號改革試點范圍,是個未知數,但是,如何破解城市群發(fā)展中的體制瓶頸,擺上議程。

  在中原城市群,“鄭(鄭州)汴(開封)一體化”被優(yōu)先推動著。預計于今年10月底竣工通車的鄭汴快速通道,又成為城市群戰(zhàn)略中的“急先鋒”。這條總投資10.29億元的快速路長39.11公里、寬100米,為雙向10車道,車程30分鐘,全程不收費,拉開了“鄭汴一體化”的序幕。而“鄭汴一體化”,正是中原城市群這張大棋盤上的第一步棋。圍繞著這條快捷通道,圍繞著鄭州與開封在各個領域的“連城訣”,一個鄭汴洛城市工業(yè)走廊呼之欲出,它與京廣鐵路沿線的新鄭漯產業(yè)發(fā)展帶,構架成一個河南的“黃金十字架”。

  當然,實現這個夢想的關鍵在于省會鄭州。比較中部省份,武漢的GDP占湖北的30.8%,長沙占湖南的20%,而鄭州僅占河南的15.6%,鄭州對周邊的輻射力之弱可見一斑。在區(qū)域經濟的“博弈”中,如果中心城市集聚帶動作用不足,輕則影響各城市之間的協作,重則導致周邊其他“恒星”強力吸納本土資源、資金,形成發(fā)展的“離心化”。

  雖然在4個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競爭中,武漢一枝獨秀,很多人仍指出,武漢城市圈這個包括了9座城市的“九頭鳥”能否振翅高飛,關鍵還看武漢,其城市功能需要重新定位。人們注意到,武漢城市圈的變化,最先發(fā)生在產業(yè)對接的“雙遷模式”。企業(yè)總部遷到武漢,加工基地遷到周邊。“總部經濟”和“分廠經濟”漸漸形成。

  而皖江城市帶也有自己的“支點”。他們把未來發(fā)展空間與高度,盯在向長三角的融入上。不過,與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帶明顯缺少省會的“發(fā)動機”。它在獲得省里政策與財力支持方面會不會因此“分心”,其發(fā)展力度是不是仍像過去16年那樣不瘟不火,比較令人關切。

  博弈與共贏

  城市群是開放的城市經濟,各大城市群惟有改各自博弈為攜手共贏,才是中部崛起的正確方向和出路

  早在中部崛起戰(zhàn)略推出之際,一場“誰執(zhí)中部牛耳”爭論已經拉開。

  現在,4個城市群浮出水面,可以預料,爭戰(zhàn)又將升級。

  在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博導陳文科看來,4個城市群各有優(yōu)劣。

  武漢城市圈,“中部之中”、九省通衢的區(qū)位優(yōu)勢得天獨厚,高新產業(yè)“底氣十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輩出,鋼鐵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綜合優(yōu)勢明顯,但一城獨大、向東向南輻射能力有限是其“軟肋”;中原城市群礦藏豐富,能源原材料基地初具規(guī)模,“1+8”經濟實力均衡,但鄭州作為首位城市帶動能力卻不夠;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走在前列,人均GDP是中部之首,但城市化水平低、聚集功能、輻射功能小等問題不容忽視;皖江城市帶經濟實力相對較弱,但其緊鄰長三角,對外開放的區(qū)位優(yōu)勢最為突出。

  如果從城市個體競爭力來看,中部四大城市群內最大的城市分別是武漢、鄭州、長沙、蕪湖。

  但一群狼肯定打敗由一頭獅子帶領的羊群。在2006年3月發(fā)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4》中,中部地區(qū)的城市群競爭力,中原是最強的,在15個進入排序的城市群中列第7位,超出了列第9位的武漢城市圈和列第11位的長株潭城市群。

  在成員市的數量上,中原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都是9個,皖江城市帶是8個,長株潭僅僅是3個,雖然城市群不是城市的隨便拼湊,但是單個航空母艦的戰(zhàn)斗力,遠遠小于一個聯合艦隊,長株潭顯然力量單薄,擴容便提上議事日程。2006年6月,湖南省正式籌備啟動“3+5”城市群建設研究,同樣,在對外公布的皖江城市帶中,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4個城市,而是擴大到了流域內的池州、巢湖、滁州和宣城等市。

  人們還注意到,這4個城市群的產業(yè)定位,城市群內部間的城市分工雷同。

  面對中部愈演愈烈的“各自為政”、“明爭暗斗”,陳文科坦言,各省沒有必要去爭當“龍頭”、“領頭羊”。城市群是開放的城市經濟,各大城市群惟有改各自博弈為攜手共贏,才是中部崛起的正確方向和出路。

  他建議,中部6省要在區(qū)域整體宏觀統(tǒng)籌的基礎上,按照中央確定的“一個樞紐”(交通運輸樞紐)、“三個基地”(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yè)基地)要求,促進各大城市群的形成和城市經濟網絡框架的構建,走出一條有中部特色的協調發(fā)展之路。

  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魏后凱則提醒說,城市群固然能帶動整個中部經濟的發(fā)展,但并不是說幾個城市群發(fā)展了,中部就崛起了。能否真正發(fā)揮城市群的“增長極”和“創(chuàng)新極”作用,才是關鍵。

  (來源:《人民日報華東新聞》;記者:吳焰)

[上一頁]  [1]  [2]  [3]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