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操人人干人人上,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亚洲中文久久无码91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能源頻道
    地鐵施工電車讓路 鄭州或告別“電車時代”(2)
2010年01月04日 11:23 來源:鄭州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昨日,鄭州電車公司供電所負責人封小平和同事們一起,回憶當初建設電車時的情形,“當時建電車,簡直跟現(xiàn)在鄭州建地鐵一樣,都是政府大力支持,很轟動的一件事。”封小平說。

  張建國是該供電所線網(wǎng)處的一名隊長,參與過鄭州電車線網(wǎng)的最早建設。當時他還是名20多歲的小伙子,1978年4月,鄭州成立“電車工程會戰(zhàn)指揮部”,他被抽調(diào)進去,和一幫同事被派去北京學習架線技術(shù),另有一批同事去上海學習鋪設電纜,半年后,被召集回來修電車線路。

  而在上世紀70年代,無軌電車也只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有,“電車就是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發(fā)達的標志。”張建國說。當時鄭州修電車線路,還請來了四大城市的工程技術(shù)專家,來自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城市組成的援鄭電車工程技術(shù)顧問組,專門來鄭指導,修建了電車停車場、供電所、整流站、修車坪,組建電車線路隊。

  101路電車開啟鄭州電車時代,從上海引進20輛最先進的電車

  首條線路由省人民醫(yī)院發(fā)車,途經(jīng)緯五路、人民路、太康路、銘功路、火車站、中原路、建設路至鄭州國棉六廠,線路全長12.7公里。線網(wǎng)架了13.3公里,地下電纜埋了25.7公里,大大小小的電線桿栽了600多根,還從上海購置了國產(chǎn)SK561G型鉸接式電車20輛,那可是當時最“先進”的電車。

  1979年4月30日,一輛頭上拖著長長“大辮子”的公交車,緩緩駛在綠城的大道上,公交車披紅掛彩,四周群眾一片歡騰。鄭州有史以來的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101路正式開通運營。

  這一切,都被記錄在一張發(fā)黃的老照片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那條“大辮子”,乘坐電車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1980年10月1日,應市民要求,又開通了102路電車線路,由火車站至電纜廠招待所,全程7公里。1984年9月1日,103路繼往“開來”,由紫荊山百貨大樓至電纜廠招待所,線路全長10.1公里。在當時,3條電車線路的開通,承擔了城區(qū)36.7%的客流量。1989年開通了104路,從紫荊山開往國棉六廠。上世紀90年代初,又開通了105路電車,從電車公司開往火車站。線路從最初的一條變成了5條,車輛也由20臺交接車發(fā)展到150臺。

  張建國說,第一條是請了外地專家,后4條都是電車公司自己鋪設的,效果也非常好。

  鄭州當年建電車曾備受爭議,當時一公里耗資40萬元

  昨日下午,記者找到一本泛黃的《城市電車技術(shù)簡訊》,是1980年的第二期,在該簡訊中,對鄭州建電車,有一種聲音是反對,認為“城市蜘蛛網(wǎng)影響市容”,投資大,一公里當時耗資40萬元人民幣;另一種觀點是支持,認為電車無污染,運行平穩(wěn),耗能少,環(huán)保節(jié)能,維修成本非常低,一次投資幾十年受益。在上世紀90年代初電車公司曾做過測算,100公里路程只耗能102度電,雖然后來由于道路擁堵,啟動頻繁,耗能增加,但依然比燃氣、燃油公交節(jié)能。

  當時專家做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電車線網(wǎng)繼續(xù)上,電線架在行道樹中間,不影響城市美觀。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